當主汛期遇上黃梅天,杭州老舊小區的老住戶們都知道「苦日子」要來了。由于老舊小區大多建造年代久遠、排水系統老化,管網斷裂、沉降、堵塞、滿溢問題頻發。每年的這個時候,物業師傅們都要緊盯天氣預報隨時待命,時刻準備人工抽水排水。
而今年,上城區閘弄口街道紅梅社區卻顯得格外淡定,只因為多了一個智能幫手——由城發集團所屬地下管道公司研發的「智慧管網水平衡」信息平臺。
解決社區痛點? 智慧管網水平衡運行監測系統誕生
早在2019年,地下管道公司就開始研究智慧管網水平衡運行監測系統的前身——三水平衡系統,并在濱江半島國際針對新小區、道路建設了三水平衡監測平臺進行試點,旨在解決管網堵塞、滿溢、排水不暢、城市內澇等城市痛點問題,獲得了當地政府、業主單位和居民的一致好評。
隨著公司駐地網建設與老舊小區改造業務的不斷深化與拓展,公司開始在總結新小區三水平衡系統經驗的基礎上,轉而研發針對老舊小區管網系統的智慧管網水平衡運行監測系統。相比新小區,老舊小區的管網年代久遠且體系、布局等相對更加復雜、混亂,為研發建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經過一段時間的實地走訪、摸排、勘探,最終選定上城區閘弄口街道的紅梅社區作為研發試點社區,并于2022年下半年開始研發和試點部署工作。
通過梳理紅梅社區管網的實際情況,地下管道公司結合其管網特點和社區需求,在對應關鍵點位部署了物聯網感知設備。通過數據的整合處理和不斷調試,最終打造了完美適配紅梅社區實際需求的智慧管網水平衡運行監測系統。
聚焦汛期需求? 打造上城區五水智治先行樣板
上城區閘弄口街道的紅梅社區建成于20世紀90年代,59幢多層、2幢高層住宅樓里總共住著2608戶居民。社區共有100多個污水井、100多個雨水井,由于突出的地下管網問題,每年一到汛期問題頻發,類似情況在老舊小區占比達到70%的閘弄口街道比比皆是。
瞄準管網健康養護、防汛日常預警、車庫積水聯動泵站抽水這三大主要需求,地下管道公司并于今年年初開始在紅梅社區一統三化九場景中試點「智慧管網水平衡」信息平臺,著力打造上城區五水智治先行樣板。
「智慧管網水平衡」系統利用物聯網設備采集雨水、污水、油水和自來水進水數據,并建立綜合感知研判模型,能夠通過前端感知設備實時監測水資源的變化情況,處理并分析數據,對管道運行狀態、內澇形勢等進行全方面評估和預警。
有了「智慧管網水平衡」信息平臺,紅梅小區能夠更好地實現智能雨污分流和提前預判水量、水質情況,做好應對準備。在地下停車庫安裝的車庫積水預警聯動泵站抽水系統,只要水位超過預警線,系統會自動連接泵站進行抽水,大大降低了汛期的安全隱患,幫助改善老舊小區污水滿溢、內澇等現象。
創變不停? 系統應用并不止步
不僅能及時提高管網的問題發現與應急處置工作效率,「智慧管網水平衡」系統還是一位健康大管家。除了汛期預警,在老舊小區雨污管網的長效運維和檢查過程中,系統通過實時監測紅梅片區的水體電導率、化學需氧量等,還能發現表面無法看出的隱性問題,及時發出預警。
比如在雨水監測中,系統可通過實時監測紅梅片區水體電導率、化學需氧量等的變化情況,推斷水質變化情況,如果數據異常,就代表著可能發生了雨水和污水混排的現象,系統會及時發出預警,提醒工作人員處理。
接下來,地下管道公司將繼續深耕紅梅社區試點,增設幢間動態水平衡監測設備,以更精準地監測老舊小區管網數據,提升社區精細化管理水平。同時,也會不斷加強模式復制推廣,在閘弄口街道春暉社區、京惠社區等小區陸續推進智慧管網水平衡運行監測系統的安裝使用。



